化工塑料网

当前位置:首页
>>
>>
正文

女子不当老板娘在敬老院伺候108位老人图

女子不当“老板娘” 在敬老院伺候108位老人(图)

老人的围腰松了,蒯院长帮着系紧。

衣服脏得发亮、身上爬满虱子,10年前,年近九旬的李秀有老人刚住进武定县猫街镇敬老院时,时常是这副模样。可自从2008年蒯梅华来当院长后,变得干净整洁了。11月30日,记者在这家敬老院看到,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“自留地”为蔬菜松土,其余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,此情此景,很难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破落模样。

初见 老人又脏又臭

坐在敬老院修葺一新的凉棚下,蒯梅华依然记得起初来敬老院时的情景。

她指着旁边一栋两层小楼告诉记者,2008年猫街镇敬老院第一次对外招聘工作人员,当时她38岁,前来应聘,发现敬老院只有这栋两层小楼,住着的12位孤寡老人,浑身脏兮兮的,味道很难闻,有些老人身上甚至爬满了虱子,这让她十分震惊。

当时震惊的不只是蒯梅华,还有其他的几名应聘人员。只是他们扭头就走,最终留下的只有她一人。

“敬老院是否能正常运行,老人们是否能安享晚年,与院长的关系十分密切。”武定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孙股长说,当时的敬老院院长一职是由猫街镇民政所所长兼任,基层民政工作任务很重,很多时候无法兼顾,为此,2008年武定县开始改革步伐,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人员。

“谁家没有老人!这些老人孤苦无依、无儿无女,甚至无亲无故,太可怜了。”凭着对老人的不舍,她选择了留下。

改造敬老院旧貌,难度很大,一边粉刷墙壁、清洁地面,一边胃里翻江倒海。“刚来那阵子,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吃不下饭,中午最多吃碗米线。”蒯梅华回忆说。

如今,敬老院环境干净整洁,管理井井有条,住进来的老人越来越多,目前已达108人,还有不少老人嚷着要来。

干净整洁的敬老院,如公园一般。

改变 手把手教卫生

正如孙股长所说,敬老院好不好,重点看院长。从打扫庭院、消灭虱子入手,蒯梅华开始打理这个特殊的大“家庭”。

她向武定县民政部门争取来衣服,要求老人们每周换洗一次,还用开水煮沸衣物,让虱青少年癫痫治疗子无处藏身。

很多老人的生活习惯不好,经常乱吐口痰、乱擤鼻涕,垃圾也随手乱丢。蒯梅华买来卫生纸和垃圾桶,手把手地教老人们培养卫生习惯。

“那段时间真的挺难,老人们的陋习已经很长时间了,要改变并不容易,要一次次地提醒,手把手地教,将近半年才变了样。”蒯梅华说。

敬老院除了“面子”上的改变,老人们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。56岁的张朝元是猫街村癫痫病护理委会五保户,一直未娶,与弟弟分家后独自居住,一度借酒消愁,时常卧病在床。住进敬老院后,他被分去管一小片菜地,院里发种子、化肥,他只需要照料,收获时按照斤两“卖”给院里。“上个月我就拿了百把块的‘工资’,买点烟抽也是够的。”张朝元负责的这片菜地,不仅让他有了一小点收入,身体也越来越好。

蒯梅华介绍说,这是敬老院的一次改革。院里将部分管理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分成种植组和养殖组,把4亩多菜地种上蔬菜和瓜果,圈养猪、鸡、兔,还在池塘里养鱼,哈尔滨中亚医院详细地址负责种植养殖的人依照收成获得生活补贴,这不仅改善了敬老院的环境,还使五保老人的身体得到锻炼,更有精气神。

交流 慢慢学会手语

“宝宝莫哭!”“不咋个嘛,妈妈抱你!”午饭后,老人们喜欢在活动室旁的空地上晒太阳。96岁的李秀有和82岁的普秀英是室友,同屋相伴了3年多,12时许,两位老人就这样靠在一起晒太阳。一个被打扮一新的毛绒棕熊,像是两位老人的“孩子”,被她们抱着说“悄悄话”。

李秀有是大厂村委会大羊厩村村民,至今未婚、无儿无女,入院将近10年患有抑郁症,整天郁郁寡欢。“以前她特别爱扯裤脚、扯帽子,心情烦躁起来还发脾气,但自从有了这个小熊,老人脸上有了笑容。”蒯梅华说。

猫街镇敬老院现在住着108位老人,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有10位,有老年痴呆的、精神抑郁的,还有高龄体弱的。为了让这些老人能有个幸福快乐的晚年,蒯院长尽力满足每位老人的需求,对高度痴呆老人,她找专人特别看护,对精神抑郁恍惚的,她亲自伺候。在分配房间时,她特意将身体好的和身体弱的、身体有残疾的和身体健康的分在一起,让他们之间能相互照应、相互扶持。

采访中,记者与这些老人交流时,多亏了蒯梅华的“翻译”。“其实,刚开始时,我也不会手语,慢慢地就学会了一些。”蒯梅华说,很多老人是彝族、苗族等少数民族,还有一些聋哑人,听不懂、看不懂可不行。她现在学会了一些手语,也学会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。

蒯院长招呼老人多吃点菜

奉献 把敬老院当家

蒯梅华本是武定人,虽说家在农村,但家境并不差。在她倾力打理敬老院时,丈夫退职搞起了矿山企业,现在生意十分火红,可谓日进斗金,年上缴税金就达300万元。

放着“老板娘”不做,而在敬老院里伺候一群孤寡老人,很多人觉得她“傻”,但她丈夫表示理解。

“其实当这个院长,每个月只有1800元,我们家保姆成年癫痫病如何治疗的工资一年都有三四万呢。”蒯梅华说,当年她曾打过退堂鼓,如今是以敬老院为家了。周一到周五,都在敬老院这个大“家”,到了周末才与家人团聚在小“家”。

老人们也已经习惯了这位大嗓门、戴眼镜的蒯院长,每每她出差或者出门办事几天,回到敬老院时,老人们都牵挂地问候“你去哪里了,这几天怎么不见你,来,拿几块糖去吃吧。”

通过8年的努力,猫街镇敬老院逐步健全了达标评审机制,在省级敬老院等级达标创建活动中,不断上档升级。2013年经过省、州主管部门严格评审,猫街镇敬老院被评为全省三星级敬老院,蒯梅华成了这108位老人口中的“好女儿”。

云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艳 通讯员 贺明辉 孙雪辉 摄影报道